香奈兒、宜家、無印良品,這些門外漢做餐飲到底強在哪兒?專欄

餐飲界 / 于德浩 / 2017-05-03 11:59:00
上海需要排的隊可真不少。喜茶排完鮑師傅排,鮑師傅排完,這不又開始在香奈兒的快閃咖啡廳排起了隊。

上海需要排的隊可真不少。喜茶排完鮑師傅排,鮑師傅排完,這不又開始在香奈兒的快閃咖啡廳排起了隊。

香奈兒、宜家、無印良品,這些門外漢做餐飲到底強在哪兒?

難道都愛上了排隊?  

香奈兒開了一家“假咖啡店”  

香奈兒跨界開咖啡廳?咖啡的口味是 No.5 的么?這是繼新加坡、多倫多和東京等地之后,香奈兒咖啡店來到了上海。雖然名字是 coco café,但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賣咖啡,而是宣傳香奈兒的新款唇露。

去 coco café  里面就是為了拍拍拍!  

店里流程主要是體驗香奈兒新品、拍拍拍、免費領咖啡,最后還可以領一份贈品。所有的設置都圍繞著“社交分享”這一目的,借助咖啡廳這個載體植入自己品牌的元素進行場景營銷,但就是這樣一家“假咖啡店”卻吸引了那么多的人去排隊。

你以為香奈兒跨界是為了那點兒營收?那你就錯了。以上海這次快閃咖啡店為例,開業(yè) 12 天,每天限接待 2 萬人,也就是說這期間最多可以接待 24 萬人。先不說其他的,這需要多少杯免費咖啡?送出去多少贈品?靠這次快閃賺錢都是次要的。

店內無處不在的 LOGO  

那香奈兒可以得到啥? 24 萬人,平均每人拍10 張照片,加上從墻壁的設計,到蛋糕餐盤、甚至是咖啡本身,無處不在的 LOGO 讓你躲都躲不掉,這就是多大的曝光量?12 天之后,店關門了,但是照片會一直在,而且已經不知道傳播了多少手了。另外,很多年輕人買不起香奈兒的包,但唇彩什么卻是可以的,抓住了用戶的這種新的滿足感或者說是炫耀感的心理,才使得這么多人排隊也要去看看。

其實不止是 Channel,像 Gucci、Hermes、Armani 這些奢侈品牌都有其各自的咖啡廳,甚至是餐廳、酒店等。

香港 Armani 餐廳,這紅毯看上去就有范兒!  

買不起 Gucci,還不能花幾百去 Gucci 吃頓飯?  

不難理解這些奢侈品牌為何紛紛向餐飲跨界,它們想通過餐飲這種更接地氣兒的行業(yè),來拉近與顧客的距離??缃鐮I銷本身就是通過尋找不同行業(yè)、不同產品、不同偏好的顧客之間所擁有的共性和聯系,把一些原本毫不相干的元素進行融合、互相滲透,進而彰顯出一種新的生活態(tài)度與審美方式,并贏得目標消費者的好感。

開完餐廳開咖啡廳,無印良品這又是為何?    

奢侈品牌跨界餐飲是為了顯得自己不那么高冷,那么無印良品這種相對“平民化”的品牌為啥也跨界玩起了餐飲呢?

2016 年 12 月,無印良品在上海大悅城開了一家 Café MUJI ,這是繼 2015 年無印良品 Café & Meal MUJI 之后又一次跨界餐飲的大動作。其實,從 2015 年開始無印良品就開始各種跨界, MUJI 開出了主營烘焙的 MUJI Bakery,做書店生意的 MUJI BOOKS,以及主打餐飲的 Café&Meal MUJI。

那么去掉 & Meal 的 Café MUJI 又有啥新鮮的呢?首先不得不說的是,整體環(huán)境相比前兩家店更加有“感覺”,一進店就有一種無印良品式的“性冷淡”風撲面而來。另外,它跟中國兩家 Café & Meal MUJI 的主要區(qū)別是,前者主營茶、咖啡及甜品,后者主營日式簡餐。

Cafe MUJI 迎面撲來一股“性冷淡”風  

這家咖啡店是無印良品店內獨立出來的,顧客逛累了可以去咖啡廳里小憩一下,這種更加類似宜家那種提供給顧客休息的區(qū)域一樣,只是效果可不可以達到宜家那種火爆的場面就不從得知了。這樣來看,這更像是無印良品的一次實驗。

另外,顧客對于 Café & Meal MUJI 的看法也是大不相同。翻看大眾點評,有顧客是這么評價的“性價比較低、量小和比較精致的食堂風格”,也有“環(huán)境好、食物不油膩、干凈衛(wèi)生和適合青年人”這樣的評價。盡管如此,進店也是需要排隊的。

食堂風格的無印良品餐廳,你會喜歡么?  

為何開完餐廳,又開咖啡廳呢?不難看出,這些嘗試都是無印良品在尋找新的增長點。相比 2014 年和 2015 年,海外市場利潤增長的 133.6 % 和 97.8 %,2016 年的凈利潤增長確是 -7.6 %,而中國市場的疲軟無疑占了主要因素,所以,無印良品在尋找像宜家餐飲那樣可以提高增長點的途徑,2017 年即將啟動的 Hotel MUJI 無疑也是出于此目的。

其次,想要了解顧客的喜好,體驗才是最好的方式。盡管無印良品的餐廳和咖啡廳不賣盤子這些餐品用具,但顧客會在用餐過程中會直接使用,這才是最好的觀察方式。同時,也可以通過整個餐廳向顧客傳達品牌的理念。

宜家正式踏入餐飲圈?  

提起門外漢做餐飲,宜家是繞不開的一道坎兒。2016 年,宜家食品部的銷售額約為 18 億美元,只占公司 374 億美元總銷售額的 5%。18 億美元,放在國內餐飲行業(yè)都鮮有能達到的,但一個賣家具的跨行卻做到了。 

甚至,還有消息傳出宜家要把餐飲獨立。宜家美國食品部主管 Gerd Diewald 表示,現在他們在認真考慮,下一階段,把宜家餐廳發(fā)展成一個獨立的小餐廳,專門開在市中心地段。“我希望過幾年我們的顧客會這樣說,‘宜家是個不錯的吃飯的地兒,對了,他們還賣家具’?!?/span>

這個建立初衷是希望讓顧客休息片刻,開始下一程購物的餐廳,為何能做到這種地步?

大爺大媽們在宜家餐廳排隊接咖啡  

首先,不得不說的是宜家的流程設置就會引導顧客去消費。餐廳不是位于結賬區(qū)之外,把所有的競爭對手都擋在了門外,就算是結賬了也可以在旁邊買熱狗、冰激凌這些來填飽肚子。對于顧客來說,除了宜家餐廳,似乎也沒有別的選擇了,何況這個選項的味道還過得去。

其次,性價比突出。網上曾經有 “如何 30 塊錢在宜家吃飽肚子”的攻略,翻看大眾點評上宜家各地的餐廳,基本上人均消費也都在 40、50 左右,這無疑是吸引顧客的一點。宜家的爆款餐品“肉丸子”也吸引了很多顧客點,甚至有專門為了這個去逛一趟宜家的顧客。

宜家爆款:肉丸子!  

最后,加上宜家商城整個人流量的優(yōu)勢,宜家的餐廳火爆似乎是必然的。當然,如果把餐廳獨立出來,那效果就未必如此了。

餐飲人能得到什么啟示?    

本來競爭這么激烈,加上還有跨界來餐飲行業(yè)“搶食兒”的人,老板們該怎么應對?其實,相比 3.5 萬億的餐飲市場而言,這些跨界而來的占的僅僅是那么一小部分,更多的是從中吸取一些經驗。

香奈兒可以跨界開咖啡廳,餐飲為何不能跨界到時尚圈去?前段時間,必勝客就來了這么一次跨界時尚圈的活動。上海時裝周和必勝客合作舉辦一場主題靜態(tài)秀。

必勝客 + 上海時裝周 =?  

跨界營銷無疑是尋找共通點,只要找的合適“噱頭”,并將品牌融入到其中,在顧客心中只會成為加分項。

穿衣是一種生活方式,吃飯同樣是一種生活方式,而餐飲顯然比零售離得更近。所以,在提供給顧客好的產品的同時,更應該在無形中給顧客灌輸你品牌的調性和主張的生活方式,潛移默化的去影響顧客。

香奈兒這種奢侈品牌都會想辦法去拉近與顧客的距離,更何況是餐飲這種服務行業(yè)呢?想要顧客認可你,你必須先離顧客近一點。奢侈可以體現在原材料、產品品質、價格等方面,而不是你與顧客的距離。

最后,宜家給顧客提供餐飲區(qū)是為了提高逛的體驗,無印良品做餐飲也是在觀察顧客的體驗,所以,一個好的顧客體驗對于餐飲行業(yè)來講,無疑是受益無窮的。


本文來源:掌柜攻略,由餐飲界www.txylsyj.cn整編報道,轉載請注明來源!

1.餐飲界遵循行業(yè)規(guī)范,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;2.餐飲界的原創(chuàng)文章,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來源:餐飲界"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餐飲界或將追究責任;3.作者投稿可能會經餐飲界編輯修改或補充。


媒體官方合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