儀式感過重的“茶文化”注定會被舶來品取代?專欄

餐飲界 / 梁氓 / 2016-02-15 14:34:00
韓寒開了咖啡館,李宗盛開了咖啡館,安利也進軍了咖啡市場,甚至百年中醫(yī)老字號也要出咖啡。我們甚至都快忘了,這是一個茶的國度。

茶文化

據(jù)說,每一個文藝青年的夢想里,都有一個咖啡館。

所以,進入到2016年,韓寒開了咖啡館,李宗盛開了咖啡館,安利也進軍了咖啡市場,甚至百年中醫(yī)老字號也要出咖啡。我們甚至都快忘了,這是一個茶的國度。

文藝青年的咖啡夢

按照我們的設(shè)想,咖啡館應(yīng)該是這樣的:在城市的小巷里,推開棕色的木門拾階而上,便能聽到陳綺貞或者宋冬野的音樂。沙發(fā)和桌子都是暗色的,靠窗的地方,會有幾盆小花。朋友已經(jīng)在陽光里等待。我們坐下,兩杯咖啡,兩個座位,享受一下午的時光。

于是,韓寒在“很高興遇見你”之后,又開了One Cafe。作為文藝男的代表,韓寒的咖啡館起碼在剛開業(yè)的時間里,超級火;

李宗盛和阿信開的“有練Sweat & Tears”的咖啡,在上海的首家店前,每天都要排長隊。據(jù)說為了保證咖啡的口感,“有練Sweat & Tears”精心選用咖啡機種中的“蘭博基尼”Victoria Arduino Black Eagle VA388制作咖啡;

甚至,連安利也開了咖啡館,盡管有人說里面可以看到一大堆安利產(chǎn)品……原本,咖啡館是文藝青年才去的地方,比如為了一兩個小時的約會,去發(fā)呆、去冥想、去蹭WIFI都有可能。偶像劇看多了,我們也總能看到一些人拿著iPad,戴著耳機在咖啡館做一下午。屌絲如我,深覺這樣的咖啡館有一點,裝。

沒落的茶館

名人和名企都在開咖啡館,讓這杯苦苦的東西成了大眾飲品,反而是老祖宗留下的茶館,不那么親民了。

我去茶館不多。因為對茶一知半解,聽到那些大師們說起某種茶是哪一年哪一個地方,如數(shù)家珍,便覺慚愧。而且,對于穿著一直不太在意,茶館那樣焚香、奏樂的地方,穿得隨意了倒覺得不太自在。

高雅來了,人就少了。如今的茶館,生意沒有幾個是好的。即使如星巴克的運作水平,開的茶館 Teavana 也關(guān)了幾家。我們看到的大部分茶館,都承載了其他生意。

要么,賣茶具、賣古玩,甚至賣保險;要么,就會在茶字后面,加上大大的“棋牌”二字。有棋還好,其實大部分是沖著牌和麻將去的。

有一個朋友,開了間茶館,是比較干凈那種的。古韻的屏風將茶館隔成了一個一個雅間,普洱、龍井、毛尖,南北的茶類在這里都能找到。

但生意不好。

茶館怎么了

朋友總結(jié)了幾方面的原因:

1、茶文化的普及。

茶這樣的東西,隨處可以買到,茶具也不見得還有多貴(淘寶網(wǎng)上,幾十一百的茶具多的是),這樣一來,喝茶在平時完全可以滿足。

“你不覺得嗎,這兩年,在公司里凡是作為小領(lǐng)導的,誰沒有個茶臺,甚至是茶室。不管是不是真的懂茶,來了泡上喝著再說。”朋友說,茶不再神秘,好茶也不再稀有,茶館便沒有了神秘之處。

2、年輕人還無法接受。

在流行文化里,咖啡總是出現(xiàn)在各個電視劇和電影里,喝咖啡的人也都是小鮮肉或者女神,自然容易在年輕人心里喚起模仿欲望。喝茶的人就不一樣,電視劇里出現(xiàn)的茶館,基本還都是大叔或者大爺級別的人。直白一點說,在中國,茶和戲曲一樣,目前還都是成熟男士或者老男人的專屬品。

茶館,目前還不會讓自己變得年輕,但它們等不到90后們變老。

3、茶館強加了太多文化意味。

朋友說,他見過很多茶館老板,都以棉麻衣服為主,微笑但深不可測。茶館內(nèi)大多供奉一尊觀音菩薩,檀香一年四季都要點著,放一些手串、珠寶也是有的。

朋友說,他也不太知道,什么時候茶館和禪走得這么緊密?!袄仙嵯壬牟桊^里,既有企業(yè)家秦仲義,也有官場的常四爺,當然也有劉麻子,所以說茶館是一個小社會。但現(xiàn)在不一樣了,茶館都是所謂高雅之地,根本就不是面對普通人開的?!?/span>

咖啡館里,我們可以從老上海聽到掏糞男孩,茶館里,貌似就只有禪樂和高山流水這樣。動輒講文化,其實年輕人并不太喜歡沉甸甸的東西。

4、受品類限制,茶的操作復雜。

咖啡的所有流程都在柜臺內(nèi)完成,無論裝在紙杯還是瓷杯子都不會太過影響口感,所用的東西,無非是咖啡杯、托盤和攪拌棒。

茶館里就不一樣了。茶盤、茶巾、水壺、蓋碗、聞香杯、茶道六君子等等,茶的儀式感,注定了這種飲品只能被一小部分人接受。立頓也出茶,而且銷售很好,但那不是我們印象里的茶。

這種復雜性,也對員工提出了更高要求。一個茶藝師,遠比一個沖調(diào)咖啡的服務(wù)員難招得多。但喝茶聊天的時候,有個陌生人在旁邊,似乎又不符合現(xiàn)在人們追求私密性的習慣。茶館就這樣陷入了兩難。

朋友是信陽人,茶館裝修挺好,運營成本也挺高,但生意一直起不來。

他沒有增加棋牌,也不賣茶葉、珍珠這些。最初的時候,他只是想做一個茶館?!白约簮酆炔?,家里也種茶。從小的時候自己就喜歡,所以想著吧,年輕人應(yīng)該也能很快接受。但現(xiàn)在來看,不是那樣?!?/span>

其實他沒有總結(jié)道,大部分人創(chuàng)業(yè)的時候,不管是咖啡館,還是茶館,好多都是因為自己喜歡,想著別人也會喜歡。但生意真的不是這樣做的,以自己的喜好選擇品類,除非不是為了賺錢,要不運作得都會比較痛苦。

當然,這是一個共性問題。

茶和禪,結(jié)合越來越多

那些高雅

有這樣一個段子。

去喝茶的人,大都為著共同的情懷聚到一起:復興傳統(tǒng)生活方式,讓人的心靈找到真正的安居之所。他們脫下菲拉格慕、耐克或匡威,穿著麻布衣服,施施然步上木質(zhì)樓梯,準備享受這些失落已久的傳統(tǒng)生活方式:聽琴,焚香,品茶……當然,在古琴樂聲及檀香氣味中,他們輕啟朱唇問:這里有Wi-Fi嗎?

去茶館的人,大致也是這樣吧。


本文來源:餐飲領(lǐng)袖視界,由餐飲界(微信ID:canyinj)整編報道,轉(zhuǎn)載請注明來源!


1.餐飲界遵循行業(yè)規(guī)范,任何轉(zhuǎn)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;2.餐飲界的原創(chuàng)文章,請轉(zhuǎn)載時務(wù)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來源:餐飲界"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餐飲界或?qū)⒆肪控熑危?.作者投稿可能會經(jīng)餐飲界編輯修改或補充。


媒體官方合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