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足!從1小時到30分鐘,外賣要多快,“你”才滿意?創(chuàng)投事件

餐飲界 / 張俊寶 / 2016-11-02
部分餐飲人也有極客精神,對餐品研發(fā)孜孜不倦、對配送時間追求極致??墒?,凡事過猶不及,本來就是被資本燒出來的外賣用戶習慣,在追求盈利的餐飲下半場,一味追求縮短時間,或許真的有點“虛”了。
餐飲界


現今外賣三巨頭為美團外賣、餓了么、百度外賣。近日,餓了么在公號發(fā)文稱,現今餓了么蜂鳥配送“準時達”單均時長殺進29分鐘,實現平均30分鐘內送達外賣,刷新9月12日公布的平均30.88分鐘數據。餓了么在校園推廣之初號稱的29分鐘送達終于真正走出校園。早在10月22日,美團外賣稱日訂單達到700萬單,配送單量突破360萬單。8月數據顯示,美團外賣和百度外賣均實現平均32分鐘左右送達。

不斷縮短的配送時間盡管引人驚嘆,但不禁讓人想起近期頻頻曝光的外賣配送員車禍事件。一味追求配送時間想要提高的是誰的滿意度?現今對配送速度的需求究竟是外賣平臺的“騎虎難下”還是顧客愈發(fā)挑剔的時間追求?

百度百科對“即時配送”的定義是:“即時配送,即為依托社會化庫存,可滿足45分鐘內送達要求的配送方式,是應O2O而生的物流形態(tài)?!币簿褪钦f:①45分鐘內送達都算實現即時配送;②即時配送概念是隨O2O明確的物流形態(tài)。實際上,外賣平臺在近兩年通過優(yōu)化算法、落實獎懲措施以及不斷壯大和規(guī)范自建配送隊伍,在高峰午餐期間,一般只要顧客在12點之前下單,每單都能實現1小時內送達。

那么,問題來了,不談餐品好吃與否的差異,外賣平臺另一安身立命法寶——配送,該不該一味追求縮短時間?

不該。

首先,“配送快”的確是外賣平臺融資和競爭的資本,是外賣模式成立的基礎之一。其次,不斷提高配送速度是為了提高用戶滿意度,聲稱的是保證餐品品質不至于在配送過程中損失過多。

但是,從餐飲業(yè)態(tài)看,適合做外賣的菜品絕大部分都是小吃快餐,真正強調“色香味俱全”的正餐餐品并不適合做外賣,因為外賣留不住鍋氣、不存在擺盤、談不上環(huán)境更不用說正餐的儀式感。所以,顧客本身對快餐的要求就是不難吃、能飽腹,所以在顧客對外賣80分的要求上非要強調做到100分,別把顧客“寵壞了”。

從餐飲企業(yè)角度看,做外賣前期必定伴隨補貼,尤其在當下外賣平臺縮減補貼的情況下,補貼更甚。餐廳選擇外賣模式是為了增收,所以外賣的吸引力在于獲取更遠距離的顧客,擴大餐廳服務半徑。可是,外賣平臺上中小型餐廳居多,這類餐廳的共性是規(guī)模不大、生產產能有限、營收多依賴地段和回頭客。一旦外賣長期不盈利、遠距離新客流動性又高、時間和口味失衡,外賣很可能成為這類餐廳的雞肋。

從平臺角度看,外賣平臺和餐廳之間最初的設定是互為補充的雙贏關系,但現今卻常有怨聲載道,不少外賣平臺在2015年下半年就開始嘗試轉型做物流或者純粹開餐廳做垂直?,F今,餐廳和平臺之間分工趨于精細明朗??墒?,距離和時間兩者之間從來都是正相關,有優(yōu)化難有極致。外賣配送時間往往耽誤在取餐和最后1公里上。試問,如果一路通暢尚需1小時車程,再加上出餐時間和最后1公里耽誤時間,一味宣稱40分鐘送達真的不是在為難“自己”嗎?

從用戶角度看,億歐記者隨機詢問餐飲行業(yè)從業(yè)者及常點外賣的同事朋友關于外賣配送時間的要求,得到除了特殊餐品如湯、粥、面等之外,40分鐘左右外賣能送到就比較滿意,1小時以內基本不會不滿。此外,相對于快速,準時更容易得到認可。

業(yè)內有一種說法是,長期保持80分的菜品能達到100分的顧客滿意度。并非說追求配送時間減少不對,只是當微博搜索外賣、外賣配送等關鍵詞時,出現多為抱怨和車禍新聞時,或許大家都需要冷靜一下。效率不只表現在配送時間上,且外賣服務的提升還有很多有價值的地方值得挖掘。

誠然,部分餐飲人也有極客精神,對餐品研發(fā)孜孜不倦、對配送時間追求極致??墒?,凡事過猶不及,本來就是被資本燒出來的外賣用戶習慣,在追求盈利的餐飲下半場,一味追求縮短時間,或許真的有點“虛”了。


本文來源:火火數碼,由餐飲界(微信ID:canyinj)整編報道,轉載請注明來源!

免責聲明:1.餐飲界遵循行業(yè)規(guī)范,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;2.餐飲界的原創(chuàng)文章,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來源:餐飲界www.txylsyj.cn"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餐飲界或將追究責任;3.投稿請加小編微信canyinj888或QQ237634588。4.餐飲界提供的資料部分來源網絡,僅供用戶免費查閱,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、即時性和有效性,若網站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、延誤、不準確、錯誤和遺漏等問題,請及時聯系處理,我們不承擔任何責任。


掃碼關注餐飲界微信號


媒體官方合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