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體:人們?yōu)楹我皇治罩前涂?一手轉發(fā)致癌傳聞?頭條

中國青年報(北京) / / 2018-04-03
這兩天,一則有關美國加州法院裁定星巴克貼上“可能致癌標簽”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。裁決的依據是,咖啡含大量丙烯酰胺,該物質易致癌。
餐飲界

這兩天,一則有關美國加州法院裁定星巴克貼上“可能致癌標簽”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。裁決的依據是,咖啡含大量丙烯酰胺,該物質易致癌。對此,星巴克中國表示,加州法院的裁決并不針對星巴克一家,而是針對整個咖啡行業(yè)。目前,全美咖啡行業(yè)協會已就該裁決發(fā)布公告,堅稱咖啡是安全飲品,法院裁決誤導公眾。

不只是星巴克針對致癌傳聞進行了澄清,媒體向食品安全專家求證,得到的解釋也是:咖啡和很多食物中都含有丙烯酰胺,但是劑量不大,且丙烯酰胺能致什么癌,目前學界尚無共識,公眾無需驚慌。這則被誤解和過度解讀的傳聞,至少有兩個顯而易見的邏輯漏洞:一,加州法院裁定的所謂“咖啡致癌”并非特指星巴克一家,而是針對當地幾乎所有的咖啡企業(yè);二,咖啡里存在的丙烯酰胺,可能會致癌,但拋開劑量談毒性,經不起推敲。

媒體:人們?yōu)楹我皇治罩前涂?一手轉發(fā)致癌傳聞?

前不久,一則關于假新聞比真新聞傳播更快的研究結論備受關注: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者發(fā)現,假新聞傳播速度更快,是真實新聞6倍。套用這一結論,似乎可以說,有關星巴克致癌的傳聞,再次為“假新聞比真新聞傳播更快”的說法作了注腳。不過,回到現實層面,人們對于這則可疑新聞的過度關注,又不能完全以真假新聞的傳播規(guī)律來解釋。

有學者曾制定了這樣的謠言公式:謠言的殺傷力=信息的重要度×信息的不透明程度。也就是說,謠言的能量有多大,取決于信息的透明度和對公眾的重要性。依據該公式,在一個把星巴克視為中產消費標志的國度,“星巴克致癌”傳聞的重要性當然不言而喻。

但置于食品安全的語境下,它的刷屏或又有著相對特殊的原因。這些年,但凡與食品、健康相關的謠言,每次都能獲得大量關注,乃至被過度解讀,這當然折射了社會上普遍的食品安全焦慮。一部分人未必喝過星巴克,但碰到這類“致癌”傳言,都可能下意識地參與轉發(fā)、評論,顯示了一種“寧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無”的心態(tài)。

這次星巴克傳聞來勢兇猛,可謠言的消退也比較快,或得益于星巴克方面的澄清速度。其實,雖然這次謠言的傳播挺廣,但真正的信謠者未必很多。不少人加入傳播,不過是為了滿足一種集體參與的快感,并不一定對應著明確的態(tài)度。受眾的這種態(tài)度,比單純由于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輕信謠言更值得關注。

媒體:人們?yōu)楹我皇治罩前涂?一手轉發(fā)致癌傳聞?

在相當一部分人接受信息的渠道限于半封閉的社交平臺,且多以一種被動的方式獲取信息的今天,信息的獵奇度、轟動性成為人們獲取信息、參與信息傳播的重要因素。一方面,這種信息接收態(tài)度反映了普遍存在的群體心態(tài),即沒那么多人再去為信息的真?zhèn)闻c否較真;另一方面,更多人面對過剩的信息處于一種無所適從的狀態(tài),乃至喪失了對于信息真假的辨別能力與欲望,處于信與不信的搖擺狀態(tài),或者說沒有什么信息能夠讓人“堅信”了。

就以最為人關心的食品安全為例,這次又有多少人是一手握著星巴克,一手轉發(fā)著星巴克的致癌傳聞?是人們根本就不在乎食品安全嗎?在這個養(yǎng)生概念流行的時代,這一點顯然存疑。但是,一邊忍受著無處不在的安全焦慮,一邊卻通過“我行我素”的方式來假裝抵抗焦慮,在今天愈發(fā)普遍。如果說過去由于信息供給不對稱和匱乏所制造的“堅信”與“安全感”,本就是虛幻的,那么現在每個人都陷入了一種因信息泡沫而放大的焦慮之中,唯一區(qū)別只是程度和應對方式有別。

本文來源:中國青年報(北京),由餐飲界(微信ID:canyinj)整編報道,轉載請注明來源!

免責聲明:1.餐飲界遵循行業(yè)規(guī)范,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;2.餐飲界的原創(chuàng)文章,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來源:餐飲界txylsyj.cn"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餐飲界或將追究責任;3.投稿請加小編微信canyinj888或QQ237634588。4.餐飲界提供的資料部分來源網絡,僅供用戶免費查閱,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、即時性和有效性,若網站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、延誤、不準確、錯誤和遺漏等問題,請及時聯系處理,我們不承擔任何責任。


掃碼關注餐飲界微信號


媒體官方合作